中心党总支各支部、全体流动党员:
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调动中心党总支流动党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根据市直机关工委和福州市公务员局机关党委的部署安排,结合中心党总支“先锋驿站”党建品牌的创建活动,决定开展“学习十八大、读书创佳绩”读书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学习十八大、读书创佳绩”主题读书活动,树立“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思想,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培养认真的读书习惯,在读书中开拓视野,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生活,提升思想境界,领悟人生真谛,实践人生价值,凝聚合作精神,激发工作热情。
二、活动口号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三、活动时间
六月至十月
四、参加对象
中心党总支全体流动党员
五、活动内容
1、推荐阅读书目。结合流动党员实际情况,向中心全体流动党员推荐一批读书学习书目供参考阅读。
2、开展“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荐书活动。参加人员在阅读书籍基础上,结合自身所学所想,为大家介绍推荐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用简要的语言说明理由,让自己心中的好书与更多人一起分享、一起学习、一起感受。
3、选购一批图书。根据市直机关党工委推荐的阅读书目和“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荐书活动推荐的书籍,购买一批图书,确保参加人员有书读、读好书。
4、自行选读。除推荐书目外,广大流动党员亦可根据兴趣爱好,自行选读有益于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健康向上的各类书籍。
5、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每位流动党员自选书目学习后需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将学习心得体会电子版发送至党总支电子邮箱:fzlddy@163.com。
附件1
市直机关2013读书活动推荐书目(第一批)
一、综合类:
1、《理论学习你问我答1000题》。中共福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编,海峡文艺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二、政治类:
2、《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编译局编,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该书深入介绍了马列主义部分经典著作的基本观点、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推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普及和大众化有重要指导作用。
3、《走出腐败高发期——大国兴亡的三个样本》。高波著,新华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该书以17世纪的明朝、18世纪的英国和19世纪的美国三个腐败高发期为样本,通过大量的案例,生动而深刻地剖析了腐败高发期的特征、类型,提出了治理腐败的路径,是反腐败研究的新成果。
4、《走向未来的中国与世界》。李忠杰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该书紧紧围绕“未来10年的中国与世界”这一主题,全面分析未来中国面临的十大机遇和十大挑战,针对当今社会面临的复杂问题,展望未来世界的发展大势,精辟阐述了如何从深层次上把握未来中国治国理政大思路的意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落实“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建议。
5、《能源外交概论》。王海运、许勤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该书探讨能源外交的基础理论和前沿理论,为能源外交学科建设奠定初步基础,填补国内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考察世界能源外交形势及国际能源关系,为中国能源外交运筹提供参考;梳理中国能源外交面临的突出问题,探讨构建中国能源外交战略的基本思路,整理能源外交相关知识。
三、经济类:
6、《超越人口红利》。蔡昉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该书就大规模劳动力短缺、农民工工资持续上涨等现象,说明标志着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这意味着,不再可以不涨工资而得到无限的劳动力供给。人口生育政策终究要调整,但是即使调整了人口政策,仍然会处于“三低”的人口转变阶段,这是必然也是规律,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扭转。第一次人口红利终究是会枯竭的,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潜力是无限的,但是不能迷信人口红利,毕竟越是发达和富裕的国家,越少依赖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来推动经济增长。
7、《欧债危机》。张志前、喇绍华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该书全面、系统、深入地将欧债危机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介绍给读者,同时对欧洲统一和欧元产生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对主权债务危机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回顾。书中回答了,欧债危机为什么会率先从希腊爆发进而蔓延至整个欧洲、为什么经济和社会相差巨大的欧洲国家都相继爆发了欧债危机、欧债危机将给欧洲的经济和社会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欧债危机与美国债务危机有什么具体的差别、人民币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怎么避免重蹈欧元的覆辙等问题。
8、《乱世中的大国崛起:中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世界》。李稻葵著,中信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乱世如何崛起?这是本书所关心的核心话题。作者以宏观视野解读当下乱世的世界格局与中国的应对。从多个角度对现在与未来的中国经济关键问题作了犀利剖析,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作了大胆的思考与预测。作者睿智地指出中国的崛起根本在于自身站稳脚跟,务实地调控经济运行,坚定地推进改革,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改革。
9、《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美〕里夫金著,张体伟、孙豫宁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在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数以亿计的人们将在自己家里、办公室里、工厂里生产出自己的绿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能源民主化将从根本上重塑人际关系,它将影响我们如何做生意,如何管理社会,如何教育子女和如何生活。作者敏锐地发现,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将再次出现——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将结合起来,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强大的新基础设施。我们即将步入一个后碳时代。人类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未来的希望。
10、《正能量》。〔英〕理查德•怀斯曼著,李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该书严谨又趣味十足地阐释了“表现”原理与正能量之间的“亲密”关系,揭秘了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可以影响人的信念、情绪、意志力。它通过一系列训练方法,提升我们内在的信任、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规避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的负能量,是一本能彻底改变我们工作、生活、行为模式的心理学著作。
四、历史类:
11、《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编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该书以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简略的笔墨勾勒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科技,江泽民为《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撰写了题为“高度重视学习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序言。全书40万字,附有彩图、黑白插图60余幅,叙说了上自远古人类与文明起源、下迄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的中国历史,为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了一本中国历史的普及型读物。
12、《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美] 约翰•R.麦克尼尔、威廉•H.麦克尼尔著,北京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该书作者纵观万年的人类历史,回答了人类演变的过程,讲述了文明的变化生长,关键在于人类彼此之间结成的各种网络组织。从早期农业社会的地方性的网络,进展到电子时代的全球网络,人类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中有互动和交换,也有合作或竞争。
13、《中华史纲》。蔡美彪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中华史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奎元院长遵照江泽民同志关于出版简史的提议,提供给工作忙碌的同志们朋友们,用不多的时间浏览一下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概状。叙事酌取要旨,文字务求简约,以省篇幅。作者蔡美彪先生以85岁高龄,殚精竭虑,字斟句酌,穷一生积学,历三载时光,独自撰著的一部精要而不失完备的中国通史。
14、《史记精讲》。韩兆琦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它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它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一道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史记》人物与先秦文学人物的显著差异在于他们的鲜明的个性化。本书精选《史记》六十篇作品中的一百段,重新命名,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便于记忆、便于查找。为了保证每个篇题之下的各个段落故事的相对集中,本书将该篇的原文次序做了某些前后的调整。
五、文化类:
15、《中国的品格》,楼宇烈著,南海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该书作者以其在北京大学五十年的中国哲学研究为底蕴,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深深挚爱,厚积薄发,以聊家常般的平实语气,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详细梳理了中国文化的脉络与体系,总结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与核心精神。
16、《主流——谁能打赢全球文化战争》,[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著,刘成富、房美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4月出版。作者历时5年遍及30多个国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中东,采访了电影、电视、音乐、传媒、出版、商业戏剧、动漫、电子游戏等创意产业的1250位行业领袖,获得大量真实而精确的第一手资料。书中详细介绍了:美国电影如何在好莱坞、华尔街、美国国会和中情局的共同作用下成为世界主流文化,迪斯尼、索尼、新闻集团、贝塔司曼等国际文化资本如何通过并购、联合制作等方式逐步占领世界各国市场,日本如何通过漫画、流行音乐等实现它的“重返亚洲”战略,韩国如何通过韩剧从而促进三星等韩国产品在亚洲、中东等海外市场的销售,印度如何通过与好莱坞结盟来与中国抗衡,伊朗如何成为各国媒体追逐的目标,非洲如何成为欧洲、美国、中国、印度、巴西等共同争夺的市场,世界文化战争将形成怎样的新的地缘政治格局,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谁将赢得全球文化战争的胜利等一系列问题。
17、《我们的荆轲》。莫言著,作家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是莫言的首本剧作集,该剧除了大段内心独白,舞台设计也采取写意写实结合的方法。与以往的荆轲题材的话题不同,该剧作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全新解读那段熟悉的历史。荆轲将不再是舍生取义的侠义精神,而是一举成名的心态。
六、科技类:
18、《博物人生》。刘华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博物学涉及人类生活史、人类科学史中的一个重要传统。中国古代的学问基本上处在博物层面,它虽然没有数理科学深刻,但适应本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一笔优秀的遗产。该书从博物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古代“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教育思想,介绍了普林尼、格斯纳、怀特、卢梭等开创的西式博物学进路。
19、《地球的法则:21世纪地球宣言》。〔美〕斯图尔特•布兰德著,叶富华、耿新莉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本书是作者近10年来关于环境运动之反思而写成的一本著作。作者终身都是生态学家,是乔布斯年轻时候的偶像。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关于城市、核能以及转基因的重新思考。他探讨了关于城市、能源、生物技术这三个话题,提出我们必须转变一些长期固守的观念,去接受一些先前不信任的工具。对传统的绿色悲悯心态来一次彻底的反思,才能避免让我们的地球资源遭到灾难性的毁灭。
20、《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何传启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本书是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第一本论著,分析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与对策,预测了它的10个标志性成就、10个主要学科领域和10个受影响的学科领域,介绍了108位院士对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看法和建议;讨论了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需求、21世纪的科技难题与挑战、科技革命与科学中心转移、科技革命与经济周期变迁、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人类发展的关系等问题。